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李亚娜 字数:3112

摘 要: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区别于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又非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是情感和意志道德的教育。素质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以推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也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音乐是一种概括性很强而又相当抽象的艺术学科,它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非语义性、非概念性和非视觉性。即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音乐本身又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体验与想象、情感与理智、活动与思维的统一体。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音乐教育寓教于乐,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 “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是依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道德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

2 音乐教育启迪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音乐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音乐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正确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词曲作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名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得多得多。”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3 音乐教育陶冶情操,有利于提高审美情趣,促进人格完善

我国音乐教育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在教学理念上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即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而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它以情感为中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气质。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能引起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音乐法于心,故能动于心”是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它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听者的共鸣,美化心灵,其感染力的巨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由于音乐能启动人的情感闸门,掀起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最能丰富人的感情,培养人的爱心,树立人的正义感,在塑造和谐的人格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4 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修养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5 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实践表明,人的气质有很大可塑性,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音乐教育对不同体质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以克服其傲慢的特点;对于不好动的人,让他多听比较活泼的音乐,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对于容易暴躁的人,让他多听温柔和谐的乐曲,以克服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分胆小的人,多让他听激烈雄浑的乐曲,以克服遇事退缩不前的弱点,等等。有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和音乐交朋友交流思想使我更加沉着、精神专注,对心绪很有帮助。”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的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

总之,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着异曲同工的功效。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人为本,注重形象、体验与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在引领当代人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个性光芒,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日显其强大的独特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肖东.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3]赵延洲. 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4]赵俊.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7(2):142-144.

相关文档:
浅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大众传媒视野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山西地方戏剧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介绍
对秦九韶算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普通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编健美操教学模式
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
浅谈锦赤铁路轨道工程施工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的教学体验与思考
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