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作者:江丽娅 字数:6494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以发现,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总体要求,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番研究,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得到了社会理论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党、全民、全社会学习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形式下,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对其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领悟其精髓,为进一步地学习指明方向和目标。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其中,前八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定位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间八个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定位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定位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可以说这24个字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八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在国家层面上定位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首要位置,从价值目标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提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起着统领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富强,即国家富裕,人民强大。这一目标是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其他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地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也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扬我国威。 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权问题,只有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够保障自身利益,才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目标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所以说它是国家创造美好未来的政治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的美好诉求。文明,即人人有素质,人人讲文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一个国家发展是否迅速,就看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就越发达,反之亦然。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强大理想的重要支柱,它是国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保障。和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朝向目标。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一直主张“和谐”的理念,因为和谐可以让老有所养,和谐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为美好。它是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诉求,可以让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间八个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定位的价值取向,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美好诉求,一种理想化的表述。这八个字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基本描述,同时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这是我们党一直以来为之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即精神和合理行为的自由,它是人类为之奋斗不懈的追求,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美好向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平等,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种对人格的至高无上的尊重,这种尊重的前提是不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平等体现的是一种对人权的尊重,一种对人权的保障。无论在政治选举,还是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毫无例外。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在建立在平等、人权的基础之上的。公正,是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即依法治国,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公民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保障。依法治国,利国利民。俗话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说明了法治的强有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后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定位的价值准则。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公民,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对人们的约束也是多方面的。公民在日常行为时,一定要恪守这一价值准则,以此作为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对公民进行评价时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即热爱自己的祖国,一言一行,处处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无论何时,不许他人侵犯祖国母亲的利益。这一价值标准要求人们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以祖国振兴为己任,以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为目标,立志报效祖国。敬业,即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成就。当然敬业主要从人对工作的态度而言,除此之外,还体现在积极服务群众,帮残扶贫,服务人民,奉献自己。诚信,即诚实守信,这是立足社会,立足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否则不诚信之人,会给社会带来负能量,阻碍社会发展的步伐。友善,即待人和善,友谊第一。这一点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互帮互助;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等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特征,分别是:理想性、稳定性、统摄性、共识性和建设性。这五个基本特征基本上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含义。下面对这五个基本特征进行具体阐释。

1.理想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其理想性的基本特征。比如富强,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种希冀,虽然现在国家已经足够富强,但是要想紧跟时代,紧随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还要不断搞经济建设,将自己变得更为富强,才能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自由、平等、公正,这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希望,一种较为理想化的构想。现实中存在一些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但是通过社会的努力,不断提高社会的美好程度,那么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又是超越现实的,是对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健康的发展。

2.稳定性。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经过深刻考验、提炼而得出了比较恒远的价值观。当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渐渐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慢慢地社会化、大众化、广泛化。它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个人的不断提升。因此,核心价值观会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标准,成为渗透入人们骨髓的精粹,成为一种稳定性的价值观。

3.统摄性。所谓统摄性,就是指在某方面起着总领,统辖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所有价值观中的核心,一切价值观都要围绕着它而制定和发展。它是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可以说所有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它的保护带,以它为核心,为其保驾护航。

4.共识性。所谓“共识性”,就是大家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能够让人们形成一种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可谓意义深远。在这方面,人们达成共识,并愿意以之为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朝着更为和谐、更为民主、更为崇高的社会而奋斗。

5.建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极具可操作性。如果它没有实际操作性,便无法按照其要求,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价值观是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它不是随意而制定出来的,需要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将其发展规律揭示出来,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以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掌握了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思想上加深了理解,才能付诸行动,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若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得更为透彻,研究得更为深刻,就必须弄清楚它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即弄清他们之间的异同处。如果弄不明白这两个问题,甚至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那么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1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和统一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在实践中,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因此,二者同是思想领域的研究问题。只不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产生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说明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由主导转向了主流。

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角度来看,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了多层次的体系,这其中便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还有价值理念、价值体系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首先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的核心”。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化概念,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深刻提炼,可以说是“总纲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就仿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2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学者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性,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一个是抽象概念,一个是具体概念。也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区分,一个是物质范畴,一个是意识范畴。

从具体和抽象概念的范畴来看,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比如一切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价值、理念的整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是抽象概括的,是停留在泛泛的概念上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先进思想意识下形成的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健康的价值体系,其内容较为全面而具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将这种具体的内容抽象化,直指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精神要义,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较为全面,范围较为广泛,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范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较为简练,核心较为抽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范畴。

从物质和意识概念的范畴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列为物质范畴,而核心价值观则被列为意识范畴。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范围广,内容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过岁月的沉积与考验,经过时代的筛选与提炼,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

4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的价值导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此为核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呢?这也就是上层政治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以蓬勃生机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此为指导,进行建设,想必定会事半功倍,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首先,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指引。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党重要的指导思想,因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不断被应用于多层面中。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以此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些是我们党得以建立并长久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我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理念得以良好结合的基础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改造世界的行为,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便能够为全党全民提供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能够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先进思想的源泉。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正确了,科学了,才能辨别出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的一些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纵横错杂的世界中明辨方向,勇往直前。改革开放一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上层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耳濡目染地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一方面带动了经济发展,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活动的活跃度。因此一些人面对如此变化,有些手足无措,茫然若失,在此种情况下,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便应运而生。此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也对人们思想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让人们能够改变思想,顺应形势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持久发展的目标。没有理想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在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最终会落伍,会被挨揍。因此,理想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树立的,并应想方设法为实现它而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地付出。随着国家的发展,理想教育愈发显得重要起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每个人要想实现不断发展,也是需要不断为自己树立理想,当一个小理想实现了,就再重新设置一个大点的理想,随着理想的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也得以实现。当然了,一个国家也如此。理想对于国家而言是有层次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它的最终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既具体实际,又能够振奋人心,告诉我们国家的理想,说明我们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正确的共同理想,相信终有一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让人们过上富裕的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早日实现。

除了上面讲的两条外,还有既坚持民族精神,又追随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具备爱国的民族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与国家共同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这是国家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也是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的内容。这体现了我们国家注重人权问题,还注重对国家人们素养的培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上内容都说明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此为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效益最大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一帆风顺,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洪晓楠;何美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01期

[2]韩乃茂;浅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色[J].考试周刊:2012年23期

[3]李晓华;论核心价值视野下的新时代浙江精神[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王公杰;杨曼;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J].现代文阅读(教育版):2013年05期

[5]路培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浅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大众传媒视野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山西地方戏剧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介绍
对秦九韶算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普通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编健美操教学模式
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
浅谈锦赤铁路轨道工程施工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的教学体验与思考
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