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探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作者:陈庆禹,滕秋玲 字数:3107

摘 要: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广泛性、互动交融性”等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和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沟通、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价值取向等。在此大环境下,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规范舆论引导。

关键字:新媒体;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1 新媒体及其信息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这样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我国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形态。”还有专家则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1.1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之“快捷性”

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更新了传播信息的途径,使受众群体不论在何时在何地都可以快速的掌握信息。新媒体打破了对传播信息中对时空的依附性,发布在网站上面的任何热点信息都能快速的波及全球,辐射各个角落。例如当下新媒体工具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博、QQ、微信等,使用者在使用时纵使相隔在地球的两端也可以瞬间把需要传播的信息传达给接受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的发展速度也令人惊叹,使新媒体信息的更替周期大大缩小。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1.2 新媒体传播特点之“广泛性”

传播渠道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群体不再局限于机构、媒体单位为人际交往带来了新方式。而新媒体所提供的即时通讯解决了时空障碍,满足了人们在以往难以实现的通讯需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多元而复杂。受众群体多样化,趋向年轻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由传播主体主导的信息传播,传播特点具有无间断性与方向确定性,而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

1.3 新媒体传播特点之“互动交融性”

新媒体在传播形式上已经不单单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传递信息,而是逐渐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融入其中,做到了全媒体传播。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接受者和发布信息终端产生互动,电脑、手机、短信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手机看视频、了解最新发生的时事政治,登陆社交网站发布消息,随时进入社区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参与者发生互动。以新浪微博为例,对用户的使用技术要求较低,信息的综合性和跨平台性较高,迎合了受众群体的广泛要求,尤其是大学生,在用户长期浏览交流、互动积累的大量社交属性数据,为其自身创造了价值的同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产品特色。

2 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新媒体利用自身信息传播的优势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簇拥下迅速崛起,“90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塑造成型的阶段,而作为最庞大的受众群体,新媒体对其的影响不容小觑。

2.1 “新媒体”被广大大学生喜爱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洞察力高学习力强。大学生具备新媒体的技术要求。90后大学生正处于知识体系与自身整体素质趋于完善的阶段,而90后大学生又是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网络技术的了解较为广泛,熟悉程度较深。

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的需求性高,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普遍、最直接的群体。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自身的需求结合起来,登陆网络社交工具随时随地的与他们进行问题的交流沟通。根据一项高校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课中应用调研,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全国近2700名大学生中,63.1%表明大学生连接计算机网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16.3%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社交网站)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

2.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深远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借助于QQ、E-MAIL、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工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更加丰富,营造了一种轻松便捷的交流氛围,使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方式更趋自由。就互联网而言,由于交流双方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减少了来自其他个体或社会因素的干扰,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也有助于更好地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因此互联网成了大学生表达思想观点和倾诉心声的理想选择,他们希望通过在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时期望与他人尤其是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平等对话,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2.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新媒体时代下的学习,不单单是依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是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等,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也为一部分有意向了主动了解非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禁锢住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的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

3.改变了大学生个性塑造的环境与方式。在新媒体技术畅行的时代背景下,带来了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展现自己,张扬个性。现代社会个性象征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大学生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又在强调自己与他人的与众不同,吸引他人注意。新媒体工具满足行为个体享有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利的条件,为每个个体创造了许多可选择的机会,任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塑造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面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3.1 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掌握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任务

新媒体不光带来了多样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新媒体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通过互联网搜索关于思想政治的学科内容,还可以通过贴吧、论坛等方式讨论学习内容,将新媒体技术综合应用到教学当中。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给课堂带来了新鲜感,给同学带来了学习的积极性。

3.2 利用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开展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第二个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新媒体工具的开放性虚拟性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种“背对脸”的创新交流方式。以微博为例,高校可以通过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体系。利用微博这样的互动平台,与学生们进行线上互动,促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互动交流,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针对性引导。

3.3 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个性化优势,针对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90后”大学生是突显个性张扬性格的一代群体,分析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关心理解每一位同学,对他们给予信任与尊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引导他们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以网友的身份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针对性的采取解决问题措施,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达到教学的最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06)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07(06)

相关文档:
浅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大众传媒视野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山西地方戏剧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介绍
对秦九韶算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普通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编健美操教学模式
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
浅谈锦赤铁路轨道工程施工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的教学体验与思考
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措施探讨